三茅一何奇,门与越山对。
西湖在何许,苍茫隐其背。
绝顶多楼台,从来几兴废。
乔林掩映好,百鸟声琐碎。
我尝乘使车,踪迹穷宇内。
山川亦周览,佳丽鲜可配。
来兹集良宾,顿觉精彩倍。
子瞻方谪宦,若水已勇退。
行藏虽匪同,心志总弗昧。
芳尊叙寒暄,新咏写肝肺。
琼林粲珠玉,但觉我形秽。
去去各勉旃,流芳踵先辈。
三茅一何奇,门与越山对。
西湖在何许,苍茫隐其背。
绝顶多楼台,从来几兴废。
乔林掩映好,百鸟声琐碎。
我尝乘使车,踪迹穷宇内。
山川亦周览,佳丽鲜可配。
来兹集良宾,顿觉精彩倍。
子瞻方谪宦,若水已勇退。
行藏虽匪同,心志总弗昧。
芳尊叙寒暄,新咏写肝肺。
琼林粲珠玉,但觉我形秽。
去去各勉旃,流芳踵先辈。
这首明代韩雍的诗《三茅观与左迁钱学士致仕陈太常宴集分韵(其二)对字》描绘了三茅山的壮丽景色和与文人雅集的高雅氛围。诗中首先赞叹三茅山的奇特地理位置,紧邻越山,西湖在其背后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接着描述了山巅的楼台和葱郁的乔木,以及鸟儿的鸣叫声,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诗人回忆自己曾遍游山川,感叹这里的美景难以言表,认为即使是杰出的人物聚集,也无法完全匹配这里的佳丽。聚会中,诗人与友人如苏轼(子瞻)和陈太常(若水)虽然境遇不同,但都保持着高尚的心志。他们举杯畅谈,诗酒唱和,情感真挚,犹如琼林明珠,尽管诗人自谦形陋,却感受到大家的才华横溢。
最后,诗人鼓励大家珍惜相聚时光,共同追求美德,希望能像先贤那样留下美好的名声。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和高尚情操。
时节重阳,喜良友、相邀消遣。
向古寺、驱车访菊,黄花不见。
败叶凋伤零落舞,残碑剥蚀摩挲看。
葬忠魂、千古此高台,凭人赞。如来法,慈悲愿。
刹那顷,韶光换。忆旧游重到,临风自叹。
回首竟成今昔感,宽心且作嬉游忭。
约明年、此会共登临,知谁健。
情深语切。奈关河远,去去难歇。
离愁正苦未尽,东方欲曙,雄鸡催发。
相送小桥流水,更霜气寒噎。
渐天外、西北峰头,晓日明明照空阔。
登高望远空伤别。又匆匆、过了黄花节。
思量著愁何处,难拘管、断肠风月。
满目秋光,只恨重山叠巘谁设。
便织尽、锦字回文,空向盘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