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语切。奈关河远,去去难歇。
离愁正苦未尽,东方欲曙,雄鸡催发。
相送小桥流水,更霜气寒噎。
渐天外、西北峰头,晓日明明照空阔。
登高望远空伤别。又匆匆、过了黄花节。
思量著愁何处,难拘管、断肠风月。
满目秋光,只恨重山叠巘谁设。
便织尽、锦字回文,空向盘中说。
情深语切。奈关河远,去去难歇。
离愁正苦未尽,东方欲曙,雄鸡催发。
相送小桥流水,更霜气寒噎。
渐天外、西北峰头,晓日明明照空阔。
登高望远空伤别。又匆匆、过了黄花节。
思量著愁何处,难拘管、断肠风月。
满目秋光,只恨重山叠巘谁设。
便织尽、锦字回文,空向盘中说。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无奈。开篇“情深语切”四字,便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奈关河远,去去难歇”,道出了离别时的不舍与远方路途的遥远。接着,“离愁正苦未尽,东方欲曙,雄鸡催发”,将离愁与时间的紧迫巧妙结合,渲染出一种即将分别的凄凉氛围。
“相送小桥流水,更霜气寒噎”两句,通过小桥流水的宁静景象与寒冷的霜气,营造出一种冷清而略带悲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随着“渐天外、西北峰头,晓日明明照空阔”,词人将视角转向远方,用明亮的晨光照亮空旷的天地,似乎在暗示离别虽痛苦,但未来仍有光明可期。
“登高望远空伤别”一句,直接表达了登高远望时的孤独与伤感,与之前的离别之情形成呼应。紧接着“又匆匆、过了黄花节”,以黄花节的匆匆流逝,象征着时光的飞逝与离别的不可逆转。
“思量著愁何处,难拘管、断肠风月”,词人将愁绪寄托于难以控制的风花雪月之中,表达了对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与哀叹。最后,“满目秋光,只恨重山叠巘谁设”,以满目的秋色与重重山峦,表达了对阻隔两地的自然之界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法弥补离别的痛苦。
“便织尽、锦字回文,空向盘中说”,以织锦回文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即便如此,也无济于事,只能徒增伤感。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成功地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离别时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