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弥勒院》
《题弥勒院》全文
宋 / 章孝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桥通流水绿溶溶,殿阁穹然镇象龙。

半壁石桥通雪窦,一龛丽室占雷峰。

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

遥想空庭明月夜,浮屠桂树影重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àn
sòng / zhāngxiàocān

qiáotōngliúshuǐ绿róngróng殿diànqióngránzhènxiànglóng

bànshíqiáotōngxuědòukānshìzhànléifēng

guàyánliùménjiǔsōng

yáoxiǎngkōngtíngmíngyuèguìshùyǐngzhòngzhòng

注释
桥:小桥。
流水:清澈的流水。
绿溶溶:清澈见底。
殿阁:殿堂。
穹然:高耸。
象龙:像镇守神龙。
半壁:半山腰。
石桥:石制的桥。
雪窦:雪窦寺。
龛:佛龛。
丽室:华丽的佛堂。
雷峰:雷峰塔。
挂岩屋:崖壁上的房屋。
似:仿佛。
六和塔:杭州的六和塔。
入路门:入门路径。
九里松:九里长松。
遥想:想象。
空庭:空旷的庭院。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
浮屠:佛塔。
桂树:桂花树。
影重重:影子层层叠叠。
翻译
小桥流水清澈见底,宏伟的殿堂高耸像镇守神龙的宝座。
半山腰的石桥直通雪窦寺,一座华丽的佛堂占据着雷峰塔的位置。
崖壁上的房屋仿佛六和塔,入门的路径如同九里长松林。
遥想月光下的空旷庭院,佛塔和桂树的影子层层叠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朴而神秘的佛寺景象。首句"桥通流水绿溶溶",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流水潺潺,桥梁映衬下的绿水,营造出宁静的环境。"殿阁穹然镇象龙"则写出殿宇的宏伟壮观,仿佛能震慑住龙的气势。

接下来的两句"半壁石桥通雪窦,一龛丽室占雷峰",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布局,石桥蜿蜒至山洞(雪窦),而精美的佛室则坐落在雷峰山的一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挂岩屋似六和塔,入路门如九里松"运用比喻,形容寺内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悬挂在峭壁上的房屋如同六和塔,而入寺之路两旁则是高耸如九里松的树木,增添了神秘与深远之感。

最后,诗人想象在明亮的月夜下,空旷的庭院中,佛塔与桂树的影子交叠,更显出寺庙的静谧与禅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弥勒院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章孝参
朝代:宋

章孝参,字鲁士,古田(今属福建)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尝官德庆府教授。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二、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
猜你喜欢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其三

莫怪沾襟血,无由作吊宾。

故池归去雁,春信见何人。

已写虚堂影,犹镌守冢麟。

门生与旧吏,将立道傍珉。

(0)

与浔阳舍弟别

昭亭潭上水,下与九江通。

去客解轻舸,落潮乘顺风。

回头迷远树,没背见飞鸿。

寂寞还蓬巷,桓彝宅近东。

(0)

杂诗绝句十七首·其五

茸茸剪熟丝,雨染燕脂晕。

满树敛黄昏,槿花无此分。

(0)

题谢先生白云庵

桃源洞口武陵人,跳出红尘二十春。

但喜白云深有趣,不知青眼近来亲。

丹砂已向坤炉伏,玉汞先从坎鼎烹。

活计一张焦尾外,碧坛三尺礼星辰。

(0)

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

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知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亦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百篇中著意来。

(0)

上周益公

荒村建午月,斯螽动股鸣。

借问暑方炽,何意作秋声。

自言本寒族,四海无令名。

振羽每自叹,在野神屡惊。

常恐向寒时,风霜莽飘零。

忆昨寒谷中,春风全我生。

赠我百草芳,遄我趯趯征。

是时木未茁,及此堇向荣。

感彼蟋蟀歌,日月遒以倾。

促织未成章,凄切难为听。

愿言日载阳,有鸣随仓庚。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