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巫山高,朝言暮可期。
而我有所思,邂逅藐无时。
谁能心似石,见此月如眉。
款款琴上声,此意人讵知。
谁谓巫山高,朝言暮可期。
而我有所思,邂逅藐无时。
谁能心似石,见此月如眉。
款款琴上声,此意人讵知。
这首诗以“巫山高”为题,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情感难以把握的感慨。首句“谁谓巫山高,朝言暮可期。”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巫山的高峻,却表达了即使面对如此高不可攀的障碍,人们仍能期待相聚的乐观态度。接下来,“而我有所思,邂逅藐无时。”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思念之情无法在偶然相遇中得到慰藉。
“谁能心似石,见此月如眉。”运用比喻,将心比作石头,即使面对如眉的新月这样美好的事物,也无法激起心中的波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冷漠与隔阂。最后,“款款琴上声,此意人讵知。”通过琴声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是否能被他人理解,又是一个疑问,体现了诗人对情感表达的困惑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情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情感沟通与理解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