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夜沧州月,清光照胆寒。
倚阑情脉脉,忆母泪漫漫。
感慨成千古,忧思集万端。
那堪听乌鸟,啼到五更残。
独夜沧州月,清光照胆寒。
倚阑情脉脉,忆母泪漫漫。
感慨成千古,忧思集万端。
那堪听乌鸟,啼到五更残。
这首明代诗人邓雅的《忆母》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处时对母亲深深怀念的画面。"独夜沧州月",开篇以寂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渲染出孤独而清冷的氛围,仿佛诗人身处偏远的沧洲之地,月光如水洒落,照见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清光照胆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感,月光不仅照亮了外在世界,也穿透了诗人的内心,使他感到一阵阵寒意,象征着对母亲离去的哀伤和对母爱的渴望。
"倚阑情脉脉",诗人倚靠栏杆,思绪万千,情感深沉而含蓄,"脉脉"二字表达了他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之情。"忆母泪漫漫",泪水如泉水般涌出,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法言表的悲痛。
"感慨成千古,忧思集万端",诗人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升华到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的记忆,同时又包含了无数的忧虑和思绪,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挂念和生活的无尽感慨。
最后,"那堪听乌鸟,啼到五更残",诗人不堪忍受乌鸦凄厉的叫声,因为这声音似乎在提醒他时间的流逝,五更将尽,而母亲却不能再相见,增添了无尽的哀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人生的无尽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