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知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亦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百篇中著意来。
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知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亦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百篇中著意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罗醴陵寄来的乐府诗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但仍保持壮志豪情的感慨。他提到自从离开湘中后,每次回望都伴随着梅花的开放,这似乎象征着春天的信息。诗人认为自己虽然年迈,但并不因时光流逝而消极,反而坚守自我,如同不随流俗的壮士。
诗人以“百里去思民父母”表达对百姓的挂念和责任感,把自己比作地方官员,关心民众疾苦。他还表示,即使在离任三年后回归,仍会用剩余的精力创作新的诗歌,尤其会在三百篇经典中倾注心血,展现其艺术追求和对文学的执着。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个人价值的坚守,体现了宋代理性与情感并重的诗风。
卌余载宣勤王室,甲申功在攘夷,甲午功在靖国,庚子功在保邦,即此亮节精忠,已堪彝鼎,况复扶持大计,翊赞新猷,一疏遗言,更勤恳于人心风俗之际,方今内忧外患,天步维艰,思古发幽情,何以异武乡鞠躬、史鱼尸谏;
十九年亲炙师门,熏陶我以学术,历练我以戎行,涵濡我以庶政,加以埙篪乔梓,并渐渊源,乃犹假以斧柯,锡之华衮,六千君子,俾教训于楚山汉水之间,讵料驾鹤骖鸾,成绩莫睹,平生感知己,徒辜负伊川冬雪、明道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