苾刍曾向定中观,谓我南迁使可还。
过了三年方语验,聊将一笑谢禅关。
苾刍曾向定中观,谓我南迁使可还。
过了三年方语验,聊将一笑谢禅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的《过雉山(其二)》。诗中以“苾刍”为引子,借佛教修行者在定中观照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变迁与禅悟的理解。
首句“苾刍曾向定中观”,以“苾刍”(即僧侣)在禅定中观察万物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诗人在深思冥想中对世间现象的洞察。接着,“谓我南迁使可还”,则转而描述了某种预言或预感,似乎有人预言了诗人的南迁,并认为这次迁徙是可以实现的。这种预言与现实之间的呼应,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过了三年方语验”,表明预言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得以验证,强调了时间的耐心与等待的重要性。这三年的等待,不仅是对预言的验证过程,也是诗人内心成长与变化的过程。最后,“聊将一笑谢禅关”,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悟与生活态度的豁达与释然。通过这一笑,诗人不仅告别了深奥的禅理,也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达成了一种和解。
整首诗以禅意为线索,融合了预言、等待与释怀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表达,邹浩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深邃又不失温馨的诗意世界。
天寒瘦竹。露画棂几眼,三两闲屋。
薄暝微茫,碎雪迷离,报思远在空谷。
卷帘略识春风面,是谁写、折枝横幅。
似伴伊、冷月吹笙,忍放嫦娥幽独。
小隐西村最好,嫩烟四五里,香满山麓。
浅立墙阴,淡照波痕,天然缟袂装束。
隔花唤起林和靖,问清梦、恁时酣足。
只夜深、翠羽飞来,偷记笛边残曲。
欲霁仍迟,蘸淡墨云痕,低护轻霭。
湿粉疏窗,恰是碎琼堪爱。
休笑冻粟皴肌,尽梦倚、玉林瑶界。
伴冷吟姑射仙影,多幸短篷同载。
贾生祠畔曾游处。想探芳、庆湖人在。
早梅暗逗春消息,容易风光改。
争奈怨入素琴,还泪洒、幽兰弦外。
叹软红尘里,茶香酒绿,此情难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