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情俱幻,无为道始尊。
云眠散幽帙,青山月照门。
有欲情俱幻,无为道始尊。
云眠散幽帙,青山月照门。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斋中的静谧与超然之境。首句“有欲情俱幻”,表达了在追求欲望与情感的过程中,一切皆如梦幻泡影,虚幻不实,暗示了对世俗欲望的超越与放下。接着,“无为道始尊”则点明了真正的尊贵在于遵循无为之道,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云眠散幽帙,青山月照门”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静坐于山斋之中,仿佛与云同眠,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周围是静谧的青山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冬斋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刘樊蝉蜕此登仙,老木当年已插天。
玉骨半枯犹秀润,苍皮新长已荣鲜。
蟠桃时熟三千岁,铜狄重摩五百年。
化鹤未归山寂寂,徘徊谁与问因缘。
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薄命不逢何至此,满眼啼妆龋齿。
城是城非,年来年去,万八千能几。
半痴半了,更痴儿计孙计。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复从公围戏。
若论弹文,更书谤箧,吾历无馀纸。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