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薄命不逢何至此,满眼啼妆龋齿。
城是城非,年来年去,万八千能几。
半痴半了,更痴儿计孙计。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复从公围戏。
若论弹文,更书谤箧,吾历无馀纸。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
枯寒生晚,复何似、张绪少年时意。
薄命不逢何至此,满眼啼妆龋齿。
城是城非,年来年去,万八千能几。
半痴半了,更痴儿计孙计。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
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复从公围戏。
若论弹文,更书谤箧,吾历无馀纸。
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念奴娇》之二,属于宋末元初时期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生轶事的深刻反思。
"枯寒生晚"四字描绘出一种萧索孤寂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凋零。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年轻时期美好记忆的怀念。
"薄命不逢何至此"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不满,感叹自己未能得到应有的际遇。"满眼啼妆龋齿"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留给人的痕迹与创伤,表达了一种深切的生命体验。
"城是城非,年来年去"从宏观角度反映了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万八千能几"则是对人生短暂的一种感慨。"半痴半了,更痴儿计孙计"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后代的牵挂,以及在生命晚期对亲情的渴望。
"回首仕已半生,仕何如已,已矣羞拈起"一段自我反省,诗人回顾自己的官宦生涯,对于过往功名利禄的态度转变为一种羞愧和放弃。"幸有橘丸丸日大,且复从公围戏"则是对目前生活的一种满足,以及对简单乐趣的珍视。
最后两句"若论弹文,更书谤箧,吾历无馀纸"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执着,即使到了晚年也未曾间断。"多年致仕,大都有甚恩例"则是对自己长期隐退生活的一种感念,对于平淡安稳生活的欣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时间流逝以及个人的功名与家庭牵挂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
鸣亦依人,食亦依人,舞更态妍。
溯来从沧海,青霄梦隔;调经仙吏,碧眼绿牵。
此日供粮,他年作骥,君亦何嫌琴棹间。
三年矣,忽营巢育子,惹病魔缠。林泉莫可供眠。
便迫致、肝肠馀憾添。
叹朅来归去,迹离华表,数同尸解,羽化吴天。
六友名山,华阳真逸,瘗鹤风流相后先。
痴儿女,拟葬经图说,聊附铭镌。
新月帘栊,清霜楼阁,瑶笺低映琼钗。
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
闺中清课浑如许,讶罗浮、近隔窗纱。
只乌丝,界住珍珠,不共横斜。
一枝漫置传花驿,正马蹄香处,尔许韶华。
小试和羹,江乡疏笋清嘉。
青鸾也自无消息,算双栖、除是寒鸦。
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