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不著尘泥涴,天下何妨名字多。
一世炎凉独风月,四时荣落付烟波。
自知根节全冰玉,人道丰姿照绮罗。
濯濯晨光香十里,为君敲桨叫吴歌。
生来不著尘泥涴,天下何妨名字多。
一世炎凉独风月,四时荣落付烟波。
自知根节全冰玉,人道丰姿照绮罗。
濯濯晨光香十里,为君敲桨叫吴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芙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芙蕖花(即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生来不著尘泥涴”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芙蕖花在污浊之中依然保持清洁的形象,寓意诗人自己也像这荷花一样,不为世俗所染。紧接着,“天下何妨名字多”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即便是有许多称呼或评价,也不以为意。
“一世炎凉独风月,四时荣落付烟波”两句,则描绘出芙蕖花四季都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一世”指荷花的一生,“独风月”表达了它在不同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四时荣落付烟波”则形容荷花随着时间的流转,繁盛与凋零皆自然而然,与水波相融。
“自知根节全冰玉,人道丰姿照绮罗”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芙蕖花高洁脱俗的意象。诗人以“根节全冰玉”形容荷花的清净无瑕,而“人道丰姿照绮罗”则是说人们赞美其美丽的外表,如同华美的丝织品。
最后,“濯濯晨光香十里,为君敲桨叫吴歌”两句,诗人在荷花盛开之时,享受着早晨清新的阳光和荷花的香气,甚至不惜敲打船桨,高声唱起吴地的歌谣,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芙蕖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个人的情操和审美追求。
病里乍相逢,系情旋同幽讨。香温玉皎。
私心谓、是乡堪老。春华易逝,回首花溪欢踪杳。
共倦羽还家,绿满池塘草。赋新愁,理吟稿。
吴苑渐荒,问讯词人,菭阶空自埽。
绣户荫静樾,弄长笛、知音少。待梦入、南柯好。
向妆楼、褰帷同浅笑。恨坠叶敲窗,客睡偏惊觉。
夜深镫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