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人人得自怡,坐曹最苦剧囚累。
江边金石焦流日,堂上糟浆酷烈时。
一酌甘寒烦素绠,终朝挥拂倦蒲葵。
谁知颜巷箪瓢外,更有秋风菡萏池。
避暑人人得自怡,坐曹最苦剧囚累。
江边金石焦流日,堂上糟浆酷烈时。
一酌甘寒烦素绠,终朝挥拂倦蒲葵。
谁知颜巷箪瓢外,更有秋风菡萏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的夏日图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众人的不同遭遇和感受。“避暑人人得自怡”一句,说明大部分人在酷热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而“坐曹最苦剧囚累”则表现出诗人自己却身处困境,如同囚徒般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接着,“江边金石焦流日”和“堂上糟浆酷烈时”两个对句,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景象,其中“金石焦流日”形象地比喻了炙热的太阳,而“糟浆酷烈时”则指代了室内因酷热而发酵的酒和食物。
诗人在此环境中寻找解脱,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一酌甘寒烦素绠”,但这种解脱是短暂的,只能持续到“终朝挥拂倦蒲葵”。这里,“挥拂”形容诗人在避暑过程中的懒散与无奈,而“倦蒲葵”则暗示了夏日植物因热而萎靡。
最后两句,“谁知颜巷箪瓢外,更有秋风菡萏池”,表达了一种超脱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似乎在说,除了眼前这个炎热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清凉的未来等待着。这里的“颜巷箪瓢”可能指的是避暑时使用的工具或环境,而“秋风菡萏池”则是对未来的憧憬,预示着夏去秋至,天气将会转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酷热夏日中的独特心境与深邃情感。
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
绝壑开花界,耶溪极上源。
光辉三独坐,登陟五云门。
深木鸣驺驭,晴山曜武贲。
乱泉观坐卧,疏磬发朝昏。
苍翠新秋色,莓苔积雨痕。
上方看度鸟,后夜听吟猿。
异迹焚香对,新诗酌茗论。
归来还抚俗,诸老莫攀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