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自牧上人》
《寄自牧上人》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rén
táng /

lǎohuísānfēngchéng
yánxièyúnniǎoshígōngqīng

mèngkuìjiāngsēngshuōxīnxiánchùlèishēng
náncháoshāncénggòngxúnxíng

翻译
五个老者无法返回,登上三座山峰也未能成行。
何必说要告别云和鸟,此地已让我认出显赫的公卿。
梦中惭愧之事只能向僧人倾诉,心中不悦源于万物皆可触发的情愫。
记得在那南朝古老的山寺中,我们曾经一同探寻漫步。
注释
五老:指五位年长或尊贵的人,也可能指代山峰形态像五位老人。
三峰:指三座山峰,具体情境中可能有特指。
何言:何必说,为什么需要说。
云鸟:自然界的云朵和飞鸟,象征着自由和超脱。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这里指地位显赫的人士。
梦愧:梦中的愧疚感。
将僧说:向僧侣倾诉,僧人常被视为倾听与开导的对象。
心嫌:心里不喜欢,反感。
触类生:因接触到的事物而产生的情感或想法,这里指由外物触发的不快。
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里用来形容古寺的历史久远。
古山寺:历史悠久的山中寺庙。
曾忆:曾经回忆起。
共寻行:一起探索、散步的意思,表达了共同的美好记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藏于山林之中,难以找到隐士的境况。"五老回无计"与"三峰去不成"表达了寻访之艰难,五位仙翁或高人如同消逝在云雾之间,无从追寻。诗人提到"谢云鸟",这是对隐逸者的一种比喻,意味着他们与世隔绝,如同云间飞翔的鸟儿,不可捉摸。

"此地识公卿"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和其中的人物有所了解和认识。"梦愧将僧说"一句,可能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歉仄或自责之情,但具体内容已模糊不清,如同梦境般难以捉摸。

"心嫌触类生"则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纷争和物欲横流的厌恶与疏离。最后两句"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友人共同游历南朝古老寺庙的美好记忆。整首诗抒发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寄武当山张隐君

辞官身寄楚天涯,石屋烧丹别是家。
七十二峰春雪里,杖藜随意看梅花。

(0)

题墨葡萄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0)

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鸣连日腊朔之夜雷电彻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之朔,百舌声声叫如昨。
如朋唤友互答应,乃是气机使然诺。
百舌小鸟尔,颛顼使之敢不听。
雷电本大物,蛰藏已久矣。
何为十一月,彻晓殷殷令人惊。
电入我窗两三划,我疑是灯还未灭。
起看灯花已落油已干,始知是电耳非关灯之残。
气候变迁亦常事,山林老翁闲料理。
十月十一月,连月苦大水。
十二月来还未止,猛虎食人如食豕。
百物价高宁倍屣,我亦左听右出耳。
信知十说九是诡,不饮不啖拚已矣。
宾来宾去无将迎,携榼提壶见好情。
谑谈不把苍毛尘,偶语惟禁白玉京。
几筵屏帐无家火,鞋袜衣衫多补丁。
噫嘻吁!
百鸟之语谁能解,百舌鸣冬或报瑞。
年来世事怪,反常常反怪。
安得公冶来,为鸟译出令人快。
我所解者提胡卢,枝头劝我邻家沽。
提胡卢,不知吾,少青蚨。

(0)

龛山凯歌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0)

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

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
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

(0)

频婆诗

石蜜偷将结,他鸡伏不成。
千林黄鹄卵,一市楚江萍。
旨夺秋厨腊,鲜专夏碗冰。
上元灯火节,一颗百钱青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