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
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入山探寻胜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寄寓。开篇“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显示出诗人的不满足与好奇,他渴望深入山林,追寻那些隐藏的美好。
“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中的“方士”通常指的是道士或擅长医药之人,这里可能暗示了历史上某位修仙求药的人物,他们虽然已不在,但留下的药堂仍旧矗立,成为了诗人寻访的对象。这种对过去与现在交错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转中的故事。
接下来的“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述,白云飘渺,清溪潺潺,营造出一片静谧与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画面,传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孤独生活的向往。
“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中,“芳秀”形容山林之美,“惬春目”则表明这种美景不仅让视觉得到享受,也满足了诗人内心的需求。随后“高闲宜远心”更是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认为高洁的生活方式最适合于追求精神境界的远离尘世。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中的“潭分化丹水”可能指的是山中溪流汇聚成潭,再分出各自的道路,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追求的态度。至于“路绕升仙林”,则是在描写山路蜿蜒,通往仙境,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的向往。
最后,“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中的“此道人”可能是指那些不能理解诗人心境的人,而“坐鸣松下琴”则展示了诗人的淡定与艺术修养,即便是在别人看来是孤独和不解之处,诗人自身却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他对超越凡尘、达到高远境界的渴望。
山深日落猛虎行,长风振木威鬇鬡。
父樵未归女在室,心已与虎同死生。
扬睛掉尾腥满地,狭路残榛苦遭噬。
岂非一气通呼吸,徒以柔躯扼强鸷。
君不见冯妇来下车,众中无人尚负嵎。
又不见裴将军出鸣镝,一时鞍马俱辟易。
丈夫英雄却不武,临事趑趄汗流雨。
关东贤女不足数,孝女千年传杀虎。
东风园林花草香,芳闺寂寞春昼长。
佳人独守情默默,银床锦被閒鸳鸯。
终朝倦绣拈针指,怕向花前听莺语。
唤回旧事千万端,杏脸蛾眉泪如雨。
玉郎去年辞家时,绿杨红杏娇春晖。
绿杨红杏色如旧,怅望玉郎犹未归。
一春鱼雁音书绝,雪肤消瘦千肠结。
断肠独立几黄昏,那更青山苦啼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