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若菱花澄若空,妍?不示自临中。
无於水监于民监,周诰分明验异同。
形若菱花澄若空,妍?不示自临中。
无於水监于民监,周诰分明验异同。
这首诗以“镜水斋”为题,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以“形若菱花澄若空”描绘了斋室环境的清雅与宁静,菱花般的装饰与清澈的空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妍态不示自临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环境的自然之美,无需刻意展示,便能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魅力。这里的“妍态”不仅指斋室的装饰,也暗喻了修身养性、内心世界的美好。
“无於水监于民监”,这一句运用了“水监”和“民监”的典故,意在表达通过自我反省(如水之镜照物)来观察和改善社会风气(如以民为镜),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周诰分明验异同”,引用了周朝的法律条文作为比喻,说明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可以辨别事物的正误、好坏,强调了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斋室的环境美,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沟南老仙,出杯孔奇。酌言询之,杯从何来。
匪兕而觥,匪玉而卮。不雕不锼,不覆不欹。
谓为蚌耶,鹬胡弗持。谓为蛤耶,雀奚尔为。
测海之蠡,其殆庶几。老仙笑言,子宜背窥。
瓦垄之文,微蚶而谁。水族之秀,实生天池。
昔逢仙人,观乃朵颐。曲糵为粻,华阳同归。
转客我者,卅年于兹。如李白氏,杯鹦酌鹚。
酾风酹月,朝斯夕斯。走亦何幸,数从宴娱。
百忧俱忘,是用作诗。
东风送暖海气恶,黑云摧山白云薄。
眼前叠嶂埋峰头,水北高林穿日脚。
鹁鸠乱啼花乱飞,溪涨浓岚雨将作。
欲来不来天半昏,似将混沌疑乾坤。
推移不识上帝意,猛虎如排阊阖门。
九阍不扣玉女泣,天吴播荡江湖立。
电母权倾霹雳迟,但见烟霏草头湿。
芙蓉山前草屋低,东阳老子开剡溪。
笔端欲夺造化力,倏忽雨气生淋漓。
诗成绘了已寥廓,天高地下还清浊。
花明树绿呼酒来,怪无客至相酬酢。
百年遗墨尘眼空,神物今归王长公。
长公兄弟把相示,醉后挥毫姓偶同。
我昔看山在乍浦,傍有石砥临行路。
至今相传是秦时,孟氏当年?衣处。
老眼拂拭曾见之,临风搔首空嗟咨。
想当衣成亲寄远,持慰杞梁千里思。
筑城未成夫死久,誓言从之埋夫后。
恸苦号天天亦愁,长城一倒名不朽。
秖今吴兴尚甲兵,三关格斗殊未宁。
岂无贞烈若此妇,使君当为闻其名。
君不见望夫山头人立玉,壮士观之发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