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全文
元 / 梁寅   形式: 古风

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

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

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

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

穷通各有志,于我奚不足。

(0)
鉴赏

这首诗《拟古十二首(其十二)》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古琴的妙音,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首句“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诗人自比拥有古琴,能延续千年的美妙音乐,暗含着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接着,“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清脆悦耳,仿佛时间在琴声中变得悠长,让人忘却世俗的急促与匆忙。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提到弹奏的是文王和孔子的乐章,文王操代表了周文王的智慧与仁德,宣父曲则是对孔子思想的致敬。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与他们相通。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圣贤的脚步,但又感叹自己难以达到他们的境界。接下来,“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衰败的忧虑,认为正道日渐消逝,人们被欲望所驱使,失去了道德的指引。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阻止道德滑坡、恢复社会淳朴风气的思考与期待。最后,“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夔龙与巢父、许由的故事,前者象征着辅佐君主的重臣,后者则象征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高士,以此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政治与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古琴的意象,串联起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梁寅

梁寅
朝代:元   字:孟敬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生辰:1303——1389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你喜欢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其二十七

清绝新诗写硬黄,著签端为密收藏。

自惊短拙知何限,爱子高才见未尝。

(0)

次韵空印游山九首·其七

宝塔当烦妙语传,要令此地福人天。

个中已有全身见,何用分身遍大千。

(0)

超然在东华作此招之

芒鞋踏破成何事,坐榻尘埋只汗颜。

斋钵生涯唯涧饮,结茅终待老钟山。

(0)

太平有老僧顷见大本禅师掩门久不出乃书其壁

跛脚阿师六世孙,毗陵古寺独关门。

也知祖是陈尊宿,平昔高风宛尚存。

(0)

雪后寄荷塘幻住庵盲僧四首·其三

荷塘寺后千竿玉,折脚铛中五合陈。

静里笑看垂钓者,夜深方见把针人。

(0)

再和答师复五首·其一

爱君道骨有仙风,人品浑如月在空。

清论不穷霏锯屑,故应云梦吐胸中。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