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
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
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
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
穷通各有志,于我奚不足。
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
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
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
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
穷通各有志,于我奚不足。
这首诗《拟古十二首(其十二)》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古琴的妙音,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首句“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诗人自比拥有古琴,能延续千年的美妙音乐,暗含着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接着,“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清脆悦耳,仿佛时间在琴声中变得悠长,让人忘却世俗的急促与匆忙。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提到弹奏的是文王和孔子的乐章,文王操代表了周文王的智慧与仁德,宣父曲则是对孔子思想的致敬。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与他们相通。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圣贤的脚步,但又感叹自己难以达到他们的境界。接下来,“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衰败的忧虑,认为正道日渐消逝,人们被欲望所驱使,失去了道德的指引。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阻止道德滑坡、恢复社会淳朴风气的思考与期待。最后,“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夔龙与巢父、许由的故事,前者象征着辅佐君主的重臣,后者则象征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高士,以此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政治与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古琴的意象,串联起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