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一点自分明,照破众生违顺情。
拶看通身开正眼,方能日午打三更。
灵光一点自分明,照破众生违顺情。
拶看通身开正眼,方能日午打三更。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怀深禅师所作,名为《示求禅者》。诗中以“灵光一点”为引子,寓意内心的智慧之光,能够穿透世间的纷扰与迷惑,照亮人们内心的真我与真理。诗中的“众生违顺情”,指的是世间众生在面对顺境与逆境时的种种情绪与行为,而“灵光一点自分明”则强调了内在的智慧能够超越这些外在的波动,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拶看通身开正眼”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通过内心的观照,使整个身心都开启了一双正直、明澈的眼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不再被表象所迷惑。这里的“拶看”可能是指一种修行中的观照方法,即通过专注与深入的观察,来达到心灵的觉醒与净化。
最后一句“方能日午打三更”则富有象征意味。日午通常指一天之中最明亮、最清晰的时刻,而“打三更”则是夜晚的第三个时辰,代表了更深沉、更内在的探索。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在内心深处,通过不断的修行与自我观照,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的精髓,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鼓励寻求禅悟之人,通过内省与修行,超越表面的纷扰与迷惑,直达内心深处的真理与宁静。
我行几许踰沅湘,直抵八桂漓水旁。
千山倒影摇溪光,秀色不借草木苍。
兹亭构胜俯回塘,野花风递罗绮香。
岩前伏波航羽觞,一洗尘思生清凉。
疑有仙人白玉床,壶中景迥日月长。
步此仙籁音琅琅,世间名利真毫芒。
此景不独冠南方,恨不筑室轻侯王。
回首尘迹空渺茫,瞥去未必计非良。
其如樽酒情难忘,恍然一梦五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