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每忘筌,消受几番风月。
却笑磻溪严濑,要他年识得。
一星星发拥渔竿,莫问春消息。
为有梅花数点,占江山寒色。
得意每忘筌,消受几番风月。
却笑磻溪严濑,要他年识得。
一星星发拥渔竿,莫问春消息。
为有梅花数点,占江山寒色。
这首词《好事近》由魏元戴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得意每忘筌”,开篇即以“得意”二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满足而非物质功利的态度。“忘筌”则暗喻了诗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境界。接下来的“消受几番风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享受自然美景的情景,暗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却笑磻溪严濑,要他年识得”,这里运用了典故,磻溪和严濑分别指姜太公钓鱼的磻溪和严光垂钓的严濑,诗人以笑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求名利的态度,同时也预示着他将通过自己的经历,理解并领悟到自然与人生的大智慧。
“一星星发拥渔竿,莫问春消息”,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他以渔翁自比,拥着渔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的“一星星发”既指白发,也象征岁月的流逝,而“莫问春消息”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为有梅花数点,占江山寒色”以梅花作为自然界的点缀,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在严冬中依然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梅花的“寒色”不仅指其生长环境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与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
贤如文正及文忠,迂叟东坡尽学公。
自愿人才虽太远,仰希閒乐或相同。
墅邱寺观游须遍,台榭舟桥乐未穷。
酩酊酒?犹欠量,平夷诗效竟无功。
子迟发白如先约,官达名高定不逢。
赖有香山类东刹,西方内院各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