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谢安石,求为淮海人。
仿佛新亭岸,犹言洛水滨。
南冠今别楚,荆玉遂游秦。
倘使如杨仆,宁为关外人。
昔日谢安石,求为淮海人。
仿佛新亭岸,犹言洛水滨。
南冠今别楚,荆玉遂游秦。
倘使如杨仆,宁为关外人。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所作,名为《率尔成咏》。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古人谢安石及杨仆生活理想的向往和赞美。
“昔日谢安石,求为淮海人。” 这两句是对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石的生平的一种怀念。谢安石曾表示愿意成为淮海地区的人,这里的“淮海”通常指代江苏北部至安徽一带,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仿佛新亭岸,犹言洛水滨。”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谢安石在新亭岸和洛水滨的生活场景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南冠今别楚,荆玉遂游秦。” 这里“南冠”指的是诗人自己,“别楚”可能是指离开了故乡或某个地方,而“荆玉遂游秦”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西方(秦地,即今天的陕西一带)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倘使如杨仆,宁为关外人。” 是说,如果能像杨仆那样生活,那么宁愿成为住在关外的人。在这里,“杨仆”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其生活方式被诗人所推崇;而“关外”通常指的是边疆地区,这里则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世俗、追求个人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生活观念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一种追求。
春闱榜揭长安日,二百人中无旧识。
识君久矣羡君贤,求美岂知遗国色。
人生出处固有命,举措未明畴塞责。
我惭无地君见容,不但娄公称盛德。
相逢剧饮如吸川,荣辱且付金樽前。
华阳咫尺终须到,肯向河东号斥仙。
白雁过,江南破,更无一寸土可坐。
自闽入广随波流,胡尘暗天天亦愁,黄芦霾岸风飕飕。
上有深井山,下有仙女澳,渔舟不往御舟到。
风吹御舟力排奡,嗟嗟悲哉谁与告。
谁与告兮悲复悲,逢崖则止会有时,星星之火奚威为。
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大事已逐黄龙去。
又不见,金牌出时不可回,杀气先随白雁来。
舒王生,鄂王死,宋家刑赏乃如此。
嗟嗟井澳徒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