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辨斜阳与暮烟,枝枝不堕早春前。
此中无放莺啼处,留待桃花二月天。
未辨斜阳与暮烟,枝枝不堕早春前。
此中无放莺啼处,留待桃花二月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观察到枝头尚未绽放花朵,只有淡淡的斜阳和暮烟交织,暗示着春天的悄然临近。"未辨斜阳与暮烟"形象地表达了光线的柔和与朦胧,而"枝枝不堕早春前"则强调了冬日残存的肃穆与春意的潜藏。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指出画面中并无欢快的黄莺鸣叫,"此中无放莺啼处",暗示了静谧与寂寥。最后,诗人期待着二月桃花盛开时,那生机盎然的景象将会给这幅画增添活力,"留待桃花二月天"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面的氛围,并通过季节的转换寄寓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王夫之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元日将祈谷,斋居涤志清。
天人畏相与,理欲验方萌。
泽共初春布,心存旦气平。
九年勤实政,一意黜虚名。
每励终如始,由来满易盈。
过因德凉积,灾为治乖呈。
午夜频惶促,衷怀益屏营。
明廷咨硕辅,何以慰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