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流光早识春,春风只恋鬓华新。
乘时燕雁知来去,启蛰龙蛇自屈伸。
学稼何年为得岁,种瓜无地可称秦。
偶然把钓非期获,自照须眉向水滨。
六十流光早识春,春风只恋鬓华新。
乘时燕雁知来去,启蛰龙蛇自屈伸。
学稼何年为得岁,种瓜无地可称秦。
偶然把钓非期获,自照须眉向水滨。
这首诗《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自然变化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句“六十流光早识春”,诗人回顾自己已度过六十年的光阴,早早就领略了春天的美丽,暗含岁月匆匆、人生易老之意。接着,“春风只恋鬓华新”一句,借春风与鬓发之新旧对比,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乘时燕雁知来去,启蛰龙蛇自屈伸”两句,运用了燕雁随季节迁徙、龙蛇在春雷声中苏醒的自然现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规律,同时也暗示了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应时序的道理。
“学稼何年为得岁,种瓜无地可称秦”两句,诗人以农事为喻,表达了对生活艰辛与理想实现的思考。学稼即学习耕作,但何时才能收获一年的收成?种瓜却无地可种,比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追求目标的不易。
最后,“偶然把钓非期获,自照须眉向水滨”两句,诗人通过钓鱼这一行为,表达了对生活琐碎与偶然发现的感悟。偶然的收获并非刻意追求而来,如同对着水面自照,审视自己的容颜与内心世界,既是对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每岁秋蒐举,恒过熟稻时。
兹方迟启跸,恰值促常期。
遍陇黄云蔚,迎亭紫玉蕤。
肯教鹦鹉啄,宁数蕙兰披。
何必范云论,因怀杜甫诗。
腰镰农父入,凭槛近臣知。
乍见空云水,惟忻如栉茨。
关心真惬望,可口欲流脂。
三字瞻宸翰,五言纪昊慈。
更希八纮遍,永祝万仓斯。
湖楼才五间,玉泉全景纳。
山色波光相斗佳,楼与平之俾浃洽。
本因蓄水计,乃成揽胜所。
漾舟而来真济胜,左右逢源无不可。
是时飒爽报新秋,碧天朗澈纤云流。
桃笙如玉寒光浮,绿冰纱牖开四周。
呈奇萃秀无定态,大圆镜象随方酬。
我亦非临风谢公之觅句,我亦非怀土王子之增愁,徒观黄云䆉稏将丰收。
十才一遇宁不喜,又恐吾心乾惕或懈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