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峤无波郡邑劳,南溟真足养奇毛。
三年奏最珠官远,四字题名玉殿高。
会见鸣珂归侍从,近乘山屐到林皋。
每从良友瞻风义,侠气今时属四豪。
海峤无波郡邑劳,南溟真足养奇毛。
三年奏最珠官远,四字题名玉殿高。
会见鸣珂归侍从,近乘山屐到林皋。
每从良友瞻风义,侠气今时属四豪。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余信宜初赴梧州》。诗中描绘了对友人余信宜即将前往梧州任职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祝福与期待。
首联“海峤无波郡邑劳,南溟真足养奇毛”以海涯无波象征友人即将前往的梧州环境平静,同时暗含对友人此行的担忧和对梧州独特风貌的赞美。颔联“三年奏最珠官远,四字题名玉殿高”赞扬友人在过去三年中的卓越表现,其功绩远播,名字在朝廷中显赫,表达了对友人成就的敬佩和自豪。
颈联“会见鸣珂归侍从,近乘山屐到林皋”预想友人将来荣归,身着华丽服饰,侍奉君侧;同时也想象友人闲暇时,近山访林,享受自然之乐。尾联“每从良友瞻风义,侠气今时属四豪”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德和侠义精神的赞赏,希望友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其风骨和侠气,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清晨客叩门,投我一书札。
开缄锦云烂,铿然玉相戛。
问客何方来,新下黄金台。
扬鞭指河洛,回旆陵高崖。
选珍掇琪草,探美收与瑰。
路逢赤松子,并举收氛埃。
道同心乃冥,神投谊难垂。
古人重良契,岂必声影偕。
行行报嘉绩,贡此明堂材。
君不见康郎山,屹立东湖中。
波涛撼蚀山脚塌,破庙枯木常烈风。
芒砀草昧赤帝出,挥剑遂使凡蛇空。
卧榻之外事亦小,万方有罪惟朕躬。
美姬宝玉归御幄,浮尸蔽江江水红。
发踪刘陶固其力,恐战难言非数公。
秦人枉哭崤函瘗,汉祖轻酬垓下功。
至今有庙此山侧,天阴雨湿时见朱旗白马光如虹。
丈夫生不得志居人下,低头腼面何为者。
薄禄不救诸亲饥,壮志羞称万间厦。
东华软尘十丈红,入拥簿书出鞍马。
王门好竽不好瑟,何如归樵孟诸野。
呜呼七歌兮歌思停,极目南山空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