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上望,了了见西江。
山色奇无尽,滩声怒未降。
帆樯通九域,形胜控南邦。
雄略凭君在,宁为鼎可扛。
郁孤台上望,了了见西江。
山色奇无尽,滩声怒未降。
帆樯通九域,形胜控南邦。
雄略凭君在,宁为鼎可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的作品《次答础尘留别诗四首(其四)》中的第四首,通过郁孤台上的眺望,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山画卷。
首句“郁孤台上望”,点明了地点,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是观赏赣江美景的绝佳之处。接下来的“了了见西江”,写出了站在郁孤台上清晰可见西江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受。
“山色奇无尽,滩声怒未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郁孤台周围的自然景观。山色奇特,连绵不绝,仿佛无穷无尽;江滩上的流水声,激荡不息,充满了力量与激情。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
“帆樯通九域,形胜控南邦”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郁孤台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帆船穿梭于江面,连接着天下的各个角落,而郁孤台所在的地理位置,控制着南方的广大区域,具有战略意义。这两句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优越,也暗示了历史上的军事与政治价值。
最后,“雄略凭君在,宁为鼎可扛”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这里的“雄略”指的是英雄的谋略和智慧,而“宁为鼎可扛”则是一种豪迈的誓言,意指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承担起保卫国家的责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传承和未来展望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郁孤台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念。
仲冬别豫章,涉夏兹复临。
凉燠殊厥时,能不摧我襟。
楼观蔽泰清,众木凄以阴。
倚挠陟龙沙,优游眺洪深。
鱼鳖溃惊流,澜骇遂至今。
中有夙纵凫,振翼回哀今。
波阻杳莫即,驰景忽西沉。
抗手自兹辞,万世怀飘音。
阳鸟逝无馀,觏者鹙与凫。
青青泽溆毛,刈之粪谁畬。
经过问当年,云兹夙属吴。
归命丧厥仪,长云奄西徂。
抚床竟空言,金陵乃以都。
桓侯威八州,温氏阐雄图。
聆言怆我衷,徬徨感终初。
混一今其时,舟聘非尔虞。
扶桑跃阳彩,海气腾瑶光。
六龙抗斗枢,九帝开云阊。
振衣蹑仙踪,飞辔骖鸾翔。
仰身操天瓢,手勺沆瀣浆。
朝嬉太乙馆,夕憩玉女堂。
驰情览八极,纵目穷遐荒。
环运无恒存,逝代多隐伤。
回旌拂九曜,捷步登文昌。
进谋芝盖侧,待问紫玉房。
群灵赠大药,诸御传神方。
无惜一粒分,遂令民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