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起精庐,恰住人三两。
添个檐閒燕子来,时落芹泥响。
吹不尽春愁,辄被东风诳。
一夜寒衾梦不成,天上瀛洲想。
树下起精庐,恰住人三两。
添个檐閒燕子来,时落芹泥响。
吹不尽春愁,辄被东风诳。
一夜寒衾梦不成,天上瀛洲想。
这首《卜算子·瀛洲》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春日景象。
首先,“树下起精庐,恰住人三两。” 精庐,即精致的小屋,此处隐喻为远离尘嚣的避世之所。三两人居住其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这句诗仿佛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远离喧嚣、充满自然之美的小天地。
接着,“添个檐閒燕子来,时落芹泥响。”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到来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燕子落在芹泥上,发出细微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美好,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和谐。
“吹不尽春愁,辄被东风诳。” 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中的“春愁”二字却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东风,既可理解为春风,也暗含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最后,“一夜寒衾梦不成,天上瀛洲想。” 寒衾,指的是寒冷的被褥,暗示夜晚的凉意。诗人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仙境——瀛洲的向往。瀛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卜算子·瀛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生命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