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藉雕镂七佛姿,天王献此敬擎持。
舍婆城受嚫拿日,化乐宫餐乌晡时。
托去不教诸虑染,置来惟许四禅知。
波旬国土宁应有,飘至祥风法雨吹。
岂藉雕镂七佛姿,天王献此敬擎持。
舍婆城受嚫拿日,化乐宫餐乌晡时。
托去不教诸虑染,置来惟许四禅知。
波旬国土宁应有,飘至祥风法雨吹。
这首诗以弘历的视角,描绘了一尊帝青石佛钵的神圣与庄严。开篇即以“岂藉雕镂七佛姿”一句,强调了这尊佛钵的独特之处,并非依赖于繁复的雕刻艺术来展现其神圣。紧接着,“天王献此敬擎持”,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恭敬地捧持着这尊佛钵的情景,体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之心。
“舍婆城受嚫拿日,化乐宫餐乌晡时”,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展现了佛钵在不同场合下的神圣作用,无论是清晨的供养还是傍晚的餐食,都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和敬畏。接下来,“托去不教诸虑染,置来惟许四禅知”,进一步阐述了佛钵的净化作用,它能去除杂念,引导人们进入禅定的境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波旬国土宁应有,飘至祥风法雨吹”,以波旬(佛教中象征恶魔的名词)的国度为反衬,突出了佛钵带来的祥和与清净之气,如同法雨一般,滋润着心灵,净化着世界。整首诗通过对帝青石佛钵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