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梨云作雨痕,半生春事不堪论。
游丝怪底无拘束,逢著花枝便断魂。
泪洒梨云作雨痕,半生春事不堪论。
游丝怪底无拘束,逢著花枝便断魂。
这首明代诗人沈泰鸿的《春思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伤春的画面。首句“泪洒梨云作雨痕”,以梨花喻女子的清泪,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愁,如梨花带雨,凄美动人。"梨云"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盛开如云的景象,泪水与之交融,仿佛是春天的雨水,增添了情感的湿润感。
次句“半生春事不堪论”,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一生春光的感慨,"半生"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不堪论"则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失望或失落。
后两句“游丝怪底无拘束,逢著花枝便断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游丝"象征着飘忽不定的情感或思绪,"无拘束"则暗示主人公的心绪难以自控。当这些游丝遇到盛开的花枝时,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得主人公“断魂”,即心神恍惚,无法自持,表达了深深的春愁和对爱情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春天里的哀愁与思念,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深深怀念。
今日胡不乐,众宾会高堂。
坐中瀛洲客,新佩太守章。
岂无芳◇酒,笑语共一觞。
亦有嘉菊丛,新苞弄微黄。
所嗟时易晚,节物已凄凉。
群鹭方盛集,离鸿犹高翔。
山川正摇落,行李怯风霜。
君子乐为政,朝廷须◇良。
归来紫微阁,遗爱在甘棠。
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岩侧。
白云与翠雾,谁见琅玕色。
惟应山鸟飞,百转时来息。
蹑蹻上高山,探险慕幽赏。
初惊涧芳早,忽望岩扉敞。
林穷路已迷,但逐樵歌响。
高滩复下滩,风急刺舟难。
不及楼中客,徘徊川上山。
夕阳洲渚远,唯见白鸥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