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感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过去某些失去的美好事物和理想抱负的深深怀念与无奈。开篇“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两句,通过对古代道士追求长生不老而服食奇特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获得永恒之境的向往。接着,“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则表现出对这种追求终究无法实现的哀伤和失落感。
中间两句“每遇凄凉事,仍思潦倒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总是会怀念那些美好的愿望,但这些愿望却像身体上的疮痍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痛苦。紧接着,“唯知趁杯酒,不解鍊金银”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的功利追求持有的一种超然态度,宁愿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而不去沉迷于物质财富。
最后两句“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则是诗人对待生命和时间的一种豁达态度。在这里,“三尸”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而“五藏神”则是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个内脏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状态。诗人说自己在睡眠中能够适应这种性情,安慰那五藏之神,达到了无忧无喜的境界,即使到了六十六岁的春天,也能保持这样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豁达接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体悟。
香满西风,催岁晚东篱,黄花争吐。
嫩英细蕊,金艳繁、妆点高秋偏富。
寒地花媒少,算自结、多情烟雨。
每年年妆面,谢他拒霜相顾。
宝马王孙,休笑孤芳,陶令因谁,便思归去。
负春何事,此恨惟、才子登高能赋。
千古风流在,占定泛、重阳芳醑。
堪吟看醉赏,何须杏园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