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藏竹底,竹外得天光。
浅濑通鱼穴,空崖聚蜜房。
巾瓶添净契,蔬笋亦真香。
携得山云返,城中作晚凉。
一峰藏竹底,竹外得天光。
浅濑通鱼穴,空崖聚蜜房。
巾瓶添净契,蔬笋亦真香。
携得山云返,城中作晚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甘露寺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和感受。首句“一峰藏竹底”展现了山峰被翠竹环绕的静谧,接着“竹外得天光”则写出竹林间隙透出的明亮光线,富有诗意。诗人进一步观察到“浅濑通鱼穴”,暗示溪流清澈,生机勃勃,而“空崖聚蜜房”则描绘了蜜蜂在崖壁上筑巢采蜜的生动画面。
“巾瓶添净契”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心境的追求,通过简单的巾瓶和蔬笋,感受到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真谛。最后两句“携得山云返,城中作晚凉”寓意着诗人带着山间的清新之气返回城市,为忙碌的都市生活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甘露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心灵感悟,展现出清幽淡泊的意境。谭宗浚的这首《游甘露寺》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
玉局祠官殊不恶,衔如冰清俸如鹤。
酒壶钓具常自随,五尺新篷织青箬。
倚楼看镜待功名,半世儿痴晚方觉。
何如醉里泛桐江,长笛一声吹月落。
蒋公新冢石马高,谢公飞旐凌秋涛。
微霜莫遣侵鬓绿,从今二十四考书玉局。
时鸟朝暮鸣,芳草日夜生。
春风舍我去,岁律俄峥嵘。
缀簇茧白白,出陂稻青青。
鸣机织苧葛,暑服亦已成。
小儿结山房,窗户颇疏明。
万事不挂眼,朱黄浩纵横。
佳哉东北风,吹下读书声。
功名讵敢望,且复慰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