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道丧世,消息畴知之。
母子一念忍,机发倾天维。决流没一日,??鱼头悲。
有鸟名姑恶,哀哀三月时。
广室无空虚,再摘蔓离离。
黄美不在裳,娲羿相推移。
有物何不仁,刍狗天地为。
蜉蝣旦夕死,见晓何由期。
哀哉道丧世,消息畴知之。
母子一念忍,机发倾天维。决流没一日,??鱼头悲。
有鸟名姑恶,哀哀三月时。
广室无空虚,再摘蔓离离。
黄美不在裳,娲羿相推移。
有物何不仁,刍狗天地为。
蜉蝣旦夕死,见晓何由期。
这首诗《咏怀(其一)》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与感慨,以及对人性、命运和宇宙秩序的深刻反思。
首句“哀哉道丧世,消息畴知之”开篇即以强烈的悲叹之情,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衰败的深切忧虑。接着,“母子一念忍,机发倾天维”通过母子之间的忍让行为,隐喻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缺失,这种行为最终可能动摇社会根基,如同天维倾覆一般严重。
“决流没一日,??鱼头悲”一句,以决堤洪水比喻道德崩塌的瞬间爆发,而“??鱼头悲”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道德崩溃后的痛苦与无助。接下来,“有鸟名姑恶,哀哀三月时”通过描述哀鸣的鸟儿,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沦丧带来的哀伤氛围,持续时间之长,仿佛整个三月都被哀愁笼罩。
“广室无空虚,再摘蔓离离”暗示即便是在看似宽广的空间里,也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困境,如同藤蔓缠绕,难以分辨。而“黄美不在裳,娲羿相推移”则将目光转向女性角色,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道德选择,以及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冲突。
最后,“有物何不仁,刍狗天地为”表达了对世间一切缺乏仁慈的谴责,认为连天地都为之动容,显示出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极端不满。而“蜉蝣旦夕死,见晓何由期”则以蜉蝣短暂的生命比喻人生苦短,强调了在道德崩溃的大背景下,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显得尤为脆弱和不确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对人性、道德、宇宙秩序等根本问题的深邃思考。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