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闻说石头城,初谓坚牢似削成。
只是一拳如卓望,初非四面有楼棚。
依山最好防车骑,举眼何防瞰贼营。
为问区区徒自守,何如席卷向宸京。
几年闻说石头城,初谓坚牢似削成。
只是一拳如卓望,初非四面有楼棚。
依山最好防车骑,举眼何防瞰贼营。
为问区区徒自守,何如席卷向宸京。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石头城”的军事要塞,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与进取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炼。
"几年闻说石头城,初谓坚牢似削成。" 这两句通过“闻说”表现出诗人之前对石头城的认知是一种传闻,而非亲见。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名城的好奇与期待。“坚牢似削成”则形象地描述了石头城的坚固程度,宛如刀削而成,显示出其不仅自然形成,而且经过精心修筑。
"只是一拳如卓望,初非四面有楼棚。" 这两句诗人亲眼所见与之前的想象相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拳”形容石头城之小,而“如卓望”则表达了它的雄伟和气势。后半句“初非四面有楼棚”则是对最初想象中四面环楼的否定,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反差增添了一份出乎意料的惊喜。
"依山最好防车骑,举眼何防瞰贼营。" 这两句诗人开始从军事角度分析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防御价值。“依山”强调了地势对防守的重要性,而“举眼何防”则是在问,如果仅凭目力如何能有效防范敌人的侦察营寨。
"为问区区徒自守,何如席卷向宸京。" 最后两句是诗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区区徒自守”批评了只知固守而不思进取的策略,而“何如席卷向宸京”则提出了一种积极进攻的战略,意在通过迅速行动来改变现状。
整首诗通过对石头城的地理特点和军事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用兵布阵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国家大计的关心。
寒霙飞断九门深,日上扶桑海气沈。
初见云端浮紫阙,忽惊尘外列瑶林。
芝封诏墨春生润,绮结官钱夕带阴。
官职声名君自有,何妨更绝郢中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