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
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
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
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
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首句“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的居所,他的枕头随风清爽,没有尘世的纷扰。接下来,“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写出了自然界的变化,雨后的苔藓长到了井边,而霜降临时,叶子也充满了小溪,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则是诗人在闲暇时分,欣赏着如同镜面般平静的湖光,并且收到了来自远方越地僧人的信件,这些都是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最后,“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表达了诗人在等待着那前溪之下的明月,而询问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有谁会是他的钓鱼伙伴。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写照,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伴侣的渴望,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孤独感和对交流的渴求。
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
一日岁欲莫,扬鞭临散关。
增冰塞渭水,飞雪暗岐山。
怅望钓璜公,英槩如可还。
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
岂知堕老境,槁木蒙霜菅。
泽国气候晚,仲冬雪犹悭。
曩事空梦想,拥褐自笑孱。
胡星未霣地,大弓何时弯。
野性纵壑鱼,官身堕阱虎。
适得建溪春,颇忆松下釜。
微霜初变寒,短景已过午。
佳客能联翩,老宿相劳苦。
怀哉两苏公,去日不可数。
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吾侪生苦晚,伫立久恻楚。
尚想来游时,黄钟赓大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