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办扁舟挂绿蓑,人间何处不风波。
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
未办扁舟挂绿蓑,人间何处不风波。
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
这首诗《过平望》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未办扁舟挂绿蓑”,诗人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尚未能拥有轻舟和绿色蓑衣,即未实现乘舟泛游江湖的愿望。这既是对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描述,也暗含着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次句“人间何处不风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指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何方,都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艰难。这一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后两句“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的直接表达。他设想自己最终会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像东汉隐士严子陵那样,选择离开尘嚣,去到一个可以垂钓的地方,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典故,张志和曾有“烟波钓徒”的美誉,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通过这样的想象,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沈与求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世界的观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危峰海上来,苍然数千里。
倏值灵气钟,云屏望中峙。
崖倾泉影明,谷静天声起。
似有仙人居,楼阁翠微里。
霞想结空浓,尘心濯流水。
三秀知几荣,丹丘此中是。
我忆南宫人,翩然蜕泥滓。
别墅黄山秋,柴桑宛相似。
归期石上同,野酌松边喜。
引睇东南云,缄情寄双鲤。
挟策献阊阖,光辉垂万言。
况兹恩宠优,得以荣乡园。
白日照锦衣,翩翩出都门。
良辰集冠盖,出祖开华樽。
谷鸟韵繁弦,林花吐晴暄。
倾杯未及醉,仆御戒行轩。
知君登临兴,客路风光繁。
适意无久留,高堂人倚门。
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
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
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
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
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
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
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
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
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
荒居萧条生理薄,冬来依旧寒无衣。
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
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
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
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
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
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
《络纬吟》【明·陈颢】梧桐叶黄风露清,槿花篱落莎鸡鸣。花间叶底振双羽,夜凉何处无秋声。秋声嘈嘈断还续,非丝桐兮复非竹。冰茧春缲槛外车,寒机晓转窗前轴。贫家少妇魂梦惊,起来搔头向月明。南邻北舍悄无语,听此凄凉泪暗倾。去年养蚕抵作赋,一丝不得添襦裤。破衣无絮过残冬,儿女啼寒双肘露。今年二月卖新丝,卖丝得米充腹饥。荒居萧条生理薄,冬来依旧寒无衣。红楼女儿好颜色,银甲弹筝按商拍。满身罗绮倩人扶,十指何曾亲纺绩。秋宵沈沈更漏迟,牙床醉枕珊瑚欹。芙蓉花娇殢春梦,耳边那暇听莎鸡。莎鸡年年报秋节,岂识人间欢怨别。人间欢怨可奈何,一笑长歌醉明月。
https://shici.929r.com/shici/YEme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