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节节皆龙冢,蜕骨崚嶒幻此藤。
栗楖生来呼上座,猕猴拾得奉胡僧。
子能致此须牙具,我试携之气力增。
欲上泰山宾出日,便须著脚共猱升。
青山节节皆龙冢,蜕骨崚嶒幻此藤。
栗楖生来呼上座,猕猴拾得奉胡僧。
子能致此须牙具,我试携之气力增。
欲上泰山宾出日,便须著脚共猱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所作的《谢弥大惠万岁藤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根由藤蔓幻化而成的宝杖,寓意深厚。"青山节节皆龙冢",暗示这藤杖来自山中,可能带有神秘力量,象征着长寿与尊贵。"蜕骨崚嶒幻此藤",形象地描绘了藤杖的形态,仿佛是龙的遗骨幻化而来,富有奇幻色彩。
"栗楖生来呼上座",将藤杖比喻为珍贵的坐垫,表达对馈赠者的敬意,同时也寓含了杖的实用性。"猕猴拾得奉胡僧",进一步强化了杖的来历不凡,暗示其非凡品质。诗人感慨道:"子能致此须牙具,我试携之气力增",表达了对杖的珍视和期待它带来的力量。
最后两句"欲上泰山宾出日,便须著脚共猱升",诗人想象自己手持此杖攀登泰山,如同猿猴般轻盈,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以及杖带给他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赠予的藤杖的深深敬意和喜悦之情。
初来淮阳春已晚,下里数楹聊寝饭。
此邦花时人若狂,我初税驾游独懒。
任王二君真解事,来致两盘红紫烂。
天姝国艳照蔀屋,持供佛像安敢慢。
江湖逢春岂无花,格顽色贱皆可拣。
誓观中州燕赵态,一洗千里穷荒眼。
风波历尽还故郡,此愿谁知辄先满。
那知中夕忽凛烈,卧拥牛衣眠失旦。
名园泥淖安可入,坐惜残芳风雨散。
东邻夫子亦嗜酒,卧听午鸡方起盥。
晴明犹及一寓目,我老尚能挥大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