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眼儿媚》
《眼儿媚》全文
宋 / 朱淑真   形式: 词  词牌: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0)
注释
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
轻柔:形容风和日暖。
花径:花间的小路。
暗香:指幽香。
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
梢头:树枝的顶端。
翻译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轻柔、细腻的景象。开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通过对春光和花香的描写,传达了春天气息的温婉与生机。春光似乎在轻抚着大地,而花香则悄然流淌于幽静的小径之中。

紧接着,“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清明节气已过,春天的美好也随之而去,令人不忍回头再看。而“云锁朱楼”的意象,更添了一份遁世隐居的诗意,让人仿佛能看到那被云雾缭绕、隔绝尘世的高楼。

中间,“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两句,通过午后窗边偶尔听到莺鸟鸣叫的声音,唤醒了诗人心中的春愁。这里的“莺声巧”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细腻。

最后,“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三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绿色的柳树下,海棠花开在亭旁,而红色的杏花则在枝头摇曳,这些都是春天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其逝去时的感伤与留恋。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朱淑真

朱淑真
朝代:宋   号:幽栖居士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约1135~约1180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

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

(0)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0)

戏荅林园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

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0)

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因命歌酒聊以自娱独醉独吟偶题五绝句·其四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0)

酬崔峒见寄

趋陪禁掖雁行随,迁放江潭鹤发垂。

素浪遥疑太液水,青枫忽似万年枝。

嵩南春遍愁魂梦,壶口云深隔路岐。

共望汉朝多沛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0)

和主司王起

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曾随玉树荣。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