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轻柔、细腻的景象。开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通过对春光和花香的描写,传达了春天气息的温婉与生机。春光似乎在轻抚着大地,而花香则悄然流淌于幽静的小径之中。
紧接着,“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清明节气已过,春天的美好也随之而去,令人不忍回头再看。而“云锁朱楼”的意象,更添了一份遁世隐居的诗意,让人仿佛能看到那被云雾缭绕、隔绝尘世的高楼。
中间,“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两句,通过午后窗边偶尔听到莺鸟鸣叫的声音,唤醒了诗人心中的春愁。这里的“莺声巧”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细腻。
最后,“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三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绿色的柳树下,海棠花开在亭旁,而红色的杏花则在枝头摇曳,这些都是春天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其逝去时的感伤与留恋。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
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
趋陪禁掖雁行随,迁放江潭鹤发垂。
素浪遥疑太液水,青枫忽似万年枝。
嵩南春遍愁魂梦,壶口云深隔路岐。
共望汉朝多沛泽,苍蝇早晚得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