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独渡珠江水,野客登临耳目宽。
绀殿钟声移棹听,白云山色隔城看。
遐心指点峰千叠,生计商量钓一竿。
今夜月明何处宿,梦魂应绕郑仙坛。
扁舟独渡珠江水,野客登临耳目宽。
绀殿钟声移棹听,白云山色隔城看。
遐心指点峰千叠,生计商量钓一竿。
今夜月明何处宿,梦魂应绕郑仙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行者在珠江上泛舟,沿途欣赏自然美景的场景。首句“扁舟独渡珠江水”展现了一幅孤舟独行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与浩瀚的江水为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野客登临耳目宽”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内心的开阔与自由。
“绀殿钟声移棹听,白云山色隔城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泛舟时所听到的绀殿钟声和远处白云山的景色,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诗人仿佛在用心聆听钟声,同时又透过城市眺望远方的山色,这种体验既充满了诗意,也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
“遐心指点峰千叠,生计商量钓一竿”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他以指点群峰的姿态,似乎在思考着人生的种种,而“生计商量钓一竿”则暗示了诗人可能更倾向于简单的生活方式,通过垂钓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今夜月明何处宿,梦魂应绕郑仙坛”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夜晚,他思考着今晚的住宿之地,而他的梦境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会回到郑仙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对某种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泛舟珠江、望白云山时的心境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去年花比今年蚤,今年人比去年老。
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
秋菊总开旧岁花,人今但把新人夸。
不见旧日龙山帽,至今犹共说孟嘉。
去年我犹在阴山,今年尔复在江南。
傍人错指前身是,一是文殊一瞿昙。
花开于我复何有,人世那堪逢重九。
举头望见钟山高,出门便欲跨牛首。
袁生袁生携我手,欲往何之仍掣肘。
虽有谢公墩,朝朝长在门。
虽有阶前塔,高高未出云。
褰裳缓步且相随,一任秋光更设施。
天生我辈必有奇,感加雅意来相期。
入门秋色上高堂,烹茶为具呼儿郎。
欢来不用登高去,扑鼻迎风尊酒香。
子美空吟白发诗,渊明采采亦徒疲。
何如今日逢故知,菊花共看未开时。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明·李贽】去年花比今年蚤,今年人比去年老。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秋菊总开旧岁花,人今但把新人夸。不见旧日龙山帽,至今犹共说孟嘉。去年我犹在阴山,今年尔复在江南。傍人错指前身是,一是文殊一瞿昙。花开于我复何有,人世那堪逢重九。举头望见钟山高,出门便欲跨牛首。袁生袁生携我手,欲往何之仍掣肘。虽有谢公墩,朝朝长在门。虽有阶前塔,高高未出云。褰裳缓步且相随,一任秋光更设施。天生我辈必有奇,感加雅意来相期。入门秋色上高堂,烹茶为具呼儿郎。欢来不用登高去,扑鼻迎风尊酒香。子美空吟白发诗,渊明采采亦徒疲。何如今日逢故知,菊花共看未开时。
https://shici.929r.com/shici/frftR7J.html
时名向鄙倩人推,洗竹浇花坐钓台。
画舫新晴看月上,平桥细雨送春回。
行无干誉心恒逸,境不移情量自恢。
萧散当年吟独乐,忧勤今日觅群材。
民风浇薄须陶化,世态参差待品裁。
览疏宵忘泉石美,临朝晓听鼓钟催。
纤毫坐悉千官奏,方寸频劳庶务来。
追忆安闲成梦幻,双眉锁处阿谁开?
桂林好客武陵侯,邀我九月虞山游。
虞山酒罢月初出,乘月还泛漓江舟。
水清沙白石磊磊,小艇一双放上流。
酒船坐客歌船并,隔船小伎司酒筹。
丝管啁啾鼓吹乱,忽然声绝扬清讴。
是时天气方高秋,四山苍苍烟雾收。
中流放棹船不动,听曲大鱼低昂浮。
曲终月皎四方静,更鼓声声城上楼。
城上人语不敢睡,城门不锁彻夜留。
城边怪石如人立,醉中认是侯家驺。
侯家劝客樽如卣,夜深客醉劝不休。
主人一饮尽数斗,坐客何人堪献酬!
送客归去月更好,洗杯对月回船头。
我时醉卧还侧耳,笙歌水上去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