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怯晓风,垂向画楼东。
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
窥怜波眼碧,捲忆茜裙红。
戏问行云者,巫山隔几重。
佳人怯晓风,垂向画楼东。
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
窥怜波眼碧,捲忆茜裙红。
戏问行云者,巫山隔几重。
此诗描绘了一位佳人在清晨时分,面对画楼东方,轻垂帘幕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帘幕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以及帘后佳人的细腻情感。
首句“佳人怯晓风”,点出佳人对晨风的敏感与畏惧,暗示其内心世界的细腻与脆弱。次句“垂向画楼东”,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帘幕轻垂的动态美,同时也透露出佳人对东方日出的期待与向往。
“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帘幕赋予生命,既不让杨花轻易触及,又让燕子得以穿梭其间,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佳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
“窥怜波眼碧,捲忆茜裙红”则进一步描绘了帘幕与外界的互动,通过“波眼碧”和“茜裙红”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层次感,也暗示了帘后佳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感知。
最后,“戏问行云者,巫山隔几重”以问句收尾,既表达了佳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与好奇,也寓意着帘幕虽可遮挡视线,却无法阻隔心灵的向往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帘幕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佳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与对外部世界的独特感知,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无字之碑谁帝虎,无弦之琴谁宫羽。
角尖不挂羚羊痕,随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
补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无。
下士之见不越咫,谓公勤勤补山耳。
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梦,息壤欲堙何处起。
公笑捲山山为藏,青苍缩入柳杯里。
折脚铛中冰不腐,煮烂须弥将芥补。
湖南空有青莲七十二万茎,总不入公补处数。
无土不现补山堂,峥嵘日月开幽荒。
飞来之峰弹指已过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清晨上南坂,芜草深没腰。
黄云冒山起,雪花零乱飘。
雪子穿棕笑,雪花漫棕衣。
飘衣湿尚可,悬愁空筐归。
土皮滑白斸断柄,短茎泥重淘寒井。
黄茅盖头雪侵领,奋椎力尽刚过颈。
绵绵咽咽声可怜,阿儿涕堕牵丝饼。
流泉浑浑浊如蓝,朦胧犹见伶仃影。
伶仃相扶过眼前,黄绵袄子雀儿毡,梦里春光快活天。
君不见马槽□□□东去,雪花洒血痕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