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登崇冈,顾望青天高。
四维何茫茫,浮云但萧骚。
群动既非一,吾身若秋毫。
自非精诚彻,蠕动徒巳劳。
精魄无固存,奄忽成焄蒿。
及今百年内,何者终吾操。
日落登崇冈,顾望青天高。
四维何茫茫,浮云但萧骚。
群动既非一,吾身若秋毫。
自非精诚彻,蠕动徒巳劳。
精魄无固存,奄忽成焄蒿。
及今百年内,何者终吾操。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拟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首句“日落登崇冈”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登上高山的场景,暗示着对人生暮年的感慨。接着,“顾望青天高”寓言了对广阔天地的仰望,以及对自身渺小的体认。
“四维何茫茫,浮云但萧骚”运用了空间意象,描述宇宙的广大无垠和人生的短暂如过眼云烟。“群动既非一,吾身若秋毫”进一步强调万物各有其道,个体生命微不足道。“自非精诚彻,蠕动徒已劳”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真诚的心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否则生命只会徒然劳碌。
“精魄无固存,奄忽成焄蒿”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无法永恒。“及今百年内,何者终吾操”最后提出疑问,在有限的人生中,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和坚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体现了王夫之深沉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