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
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
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
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
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
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
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
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
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
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
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
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
这首《永遇乐·秋夜》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词的开篇“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以团扇的收起象征着夏末的消逝,凉风的乍现预示着秋意的来临,粉红的凋零则寓言了时光的流转。接下来,“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运用比喻,将霞光比作冰绡,秋日的天空如寒碧,愁绪仿佛与这冷色调的秋景融为一体。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表达了词人长久以来的愁苦,即使眉头紧锁,也要承受风雨和云雾的疲倦。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层次,“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借陶渊明的东篱之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迷失感。词人感叹,尽管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进一步深化了愁苦,回忆过去的美好,如今却只能让人肝肠寸断。“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连菊花也在寒霜中凋零,大雁南飞,似乎也在为词人的遭遇而哀鸣。
最后,“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词人在月光下独自面对这份无尽的情思,结尾“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这份深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待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徐灿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山匿冬日,北风悽以繁。
念兹岁方晏,徘徊白云垣。
俛首事尺牍,儋石聊自存。
悠悠尘中心,夙昔非所论。
感彼硕人情,独歌矢弗谖。
庶此涉时艰,遂用安丘园。
路傍磬折子,高足策华轩。
咄唶金兰客,来当蹈斯言。
秋兰怀芬芳,依依树前庭。
春华不再盛,枝叶皆已零。
念昔二三子,俛仰如流星。
羽翼一以乖,邈若隔平生。
徘徊顾四海,谁能喻中情。
结交各有时,千载一濯缨。
离别不在远,日月从此征。
长当为路人,独无弟与兄。
尊酒可自慰,愿言崇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