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遇乐.秋夜》
《永遇乐.秋夜》全文
清 / 徐灿   形式: 词  词牌: 永遇乐

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

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

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

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

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

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

(0)
鉴赏

这首《永遇乐·秋夜》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词的开篇“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以团扇的收起象征着夏末的消逝,凉风的乍现预示着秋意的来临,粉红的凋零则寓言了时光的流转。接下来,“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运用比喻,将霞光比作冰绡,秋日的天空如寒碧,愁绪仿佛与这冷色调的秋景融为一体。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表达了词人长久以来的愁苦,即使眉头紧锁,也要承受风雨和云雾的疲倦。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层次,“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借陶渊明的东篱之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迷失感。词人感叹,尽管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进一步深化了愁苦,回忆过去的美好,如今却只能让人肝肠寸断。“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连菊花也在寒霜中凋零,大雁南飞,似乎也在为词人的遭遇而哀鸣。

最后,“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词人在月光下独自面对这份无尽的情思,结尾“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这份深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待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徐灿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徐灿

徐灿
朝代:清   字:湘苹   号:深明   籍贯: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   生辰:约1618-1698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
猜你喜欢

元夜

公子联镳语,佳人把袂欢。

星桥云外出,火树雪中看。

夜色开清禁,春酺许从官。

仍闻祠太乙,达曙礼仙坛。

(0)

寄许殿卿

西山匿冬日,北风悽以繁。

念兹岁方晏,徘徊白云垣。

俛首事尺牍,儋石聊自存。

悠悠尘中心,夙昔非所论。

感彼硕人情,独歌矢弗谖。

庶此涉时艰,遂用安丘园。

路傍磬折子,高足策华轩。

咄唶金兰客,来当蹈斯言。

(0)

古诗后十九首·其四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

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

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

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0)

录别·其四

秋兰怀芬芳,依依树前庭。

春华不再盛,枝叶皆已零。

念昔二三子,俛仰如流星。

羽翼一以乖,邈若隔平生。

徘徊顾四海,谁能喻中情。

结交各有时,千载一濯缨。

离别不在远,日月从此征。

长当为路人,独无弟与兄。

尊酒可自慰,愿言崇令名。

(0)

襄阳蹋铜蹄·其一

白马蹋铜蹄,着地铜蹄鸣。

往来大堤上,出入襄阳城。

(0)

襄阳乐·其一

朝上大堤头,暮上大堤头。

大堤诸女儿,游冶不知愁。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