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塞风烟接海陬,萧条踪迹此淹留。
西风黄叶填沙岸,落日青山绕郡楼。
孤馆不眠惟听雨,异乡多病厌逢秋。
何因共醉吴门酒,一洗胸中万斛愁。
远塞风烟接海陬,萧条踪迹此淹留。
西风黄叶填沙岸,落日青山绕郡楼。
孤馆不眠惟听雨,异乡多病厌逢秋。
何因共醉吴门酒,一洗胸中万斛愁。
这首明代童轩的《滇城早秋有怀沈启南》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首句“远塞风烟接海陬”展现了辽阔而偏远的边疆之地,风尘弥漫,直连大海之滨,环境苍茫。第二句“萧条踪迹此淹留”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踪迹萧索,流连于此的无奈。
接着,“西风黄叶填沙岸,落日青山绕郡楼”两句通过秋风中的落叶和夕阳映照下的青山,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画面,寓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孤寂的馆舍中,诗人难以入眠,只有雨声相伴,“孤馆不眠惟听雨”,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愁苦的情绪。
“异乡多病厌逢秋”直接抒发了诗人身在异乡,疾病缠身,对秋季的到来感到厌倦,因为秋天常常引发人的思乡之情和身体不适。最后一句“何因共醉吴门酒,一洗胸中万斛愁”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好友沈启南共饮吴门美酒,以忘却满腔愁绪的愿望,寄托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相聚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君不见少君诧安期海上之枣,又不见坡仙咏安期宅边之蒲。
枣失其种岂复得,蒲生于涧何时无。
涧流涓涓浅可涉,牵蔓披沙搜九节。
仙家自欲供仙饵,灵根不容凡齿齧。
循涧探奇岩石幽,瀑音迎耳锵琅球。
阴壑常寒失炎热,终日自雨鸣春秋。
振衣策足崔嵬顶,跨历列缺凌倒景。
天风海涛撼宇宙,神清骨冷肝胆醒。
声传九霄景泰钟,更上上方梯晴空。
两眼有尽天不尽,沧溟浩与银河通。
指顾神山似非远,弱水谁云隔三万。
乘风直到金银台,握手安期话蒲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