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
《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古风

无字之碑谁帝虎,无弦之琴谁宫羽。

角尖不挂羚羊痕,随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

补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无。

下士之见不越咫,谓公勤勤补山耳。

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梦,息壤欲堙何处起。

公笑捲山山为藏,青苍缩入柳杯里。

折脚铛中冰不腐,煮烂须弥将芥补。

湖南空有青莲七十二万茎,总不入公补处数。

无土不现补山堂,峥嵘日月开幽荒。

飞来之峰弹指已过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0)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对些翁补山堂诗的回应,以寄情于山水之间,赞美些翁的补山之功。诗中以“无字之碑”、“无弦之琴”象征些翁的智慧与艺术才华,角尖无痕、天花散雨则描绘其超然洒脱的风度。诗人回忆些翁在湖上的活动,以及他补山的执着,展现出其勤勉不倦的精神。

“下士之见不越咫”赞扬些翁虽为下士,但见识非凡,补山之事如同移山填海般壮举。“支祁吞云”、“息壤湮没”等典故,进一步强调些翁的宏图大志。诗中通过“公笑卷山山为藏”表达对些翁能化繁为简,轻松应对困难的赞赏。

“湖南青莲”暗指些翁的补山成就,而“总不入公补处数”则表示这些成就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以“无土不现补山堂”赞美些翁的影响力深远,补山堂成为一处象征着智慧与毅力的圣地。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补山堂的描绘,表达了对些翁高尚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翠霞峰

软金赪玉翠流辉,天嫔新开云锦机。

西望赤城标起处,宦情欲逐野云飞。

(0)

爱山堂·其五

我爱通羊好,烟霞冰玉间。

不须乘羽驾,飞入翠屏山。

(0)

浮丘山

此山从古号浮丘,携手城西是旧游。

法从未容穿豹尾,守藩聊得步鳌头。

傍连玳瑁遗亭近,下有珊瑚废井留。

得道丈人如可遇,秋风挹袖上瀛洲。

(0)

游山门

溪水激激山攒攒,苍崖腹封壁四环。

一门中嚂俯惊澜,造物为此良有源。

坡颠窍塞沦九渊,吐吞龙螭殆非然。

又疑猛将血战还,斩此欲守规为门。

至今惨恻风夜寒,杀气袭水为屈盘。

山重地僻道路偏,此境安得与祸连。

反复不得意所安,将必有理愧莫原。

山川幽深适素尚,辙蹂万坚穷跻骞。

生平所更了可记,怪特若此殆未观。

崆峒地首久茫昧,自此稍欲信所传。

排云径上淩巀薛,力弱盛恐乘以蹎。

西光戛戛下岩壑,取酒更为山留连。

(0)

偶吟

平昔名场气吐虹,青袍霜鬓老湘东。

旧交半在云霄上,壮志都销水石中。

楼上买鱼乘酒熟,舍边秧稻指年丰。

清风令德人胥化,合使乡闾号郑公。

(0)

湖溪道中

夜雨声绵绵,朝雨势未歇。

行役良间关,炎歊暂祛遏。

蘋藻香幽幽,陂池水活活。

咫尺迷见闻,淋漓彻衣褐。

坎泥甚胶凝,塍路无尺阔。

饥僮与羸骖,十步九颠蹶。

攲鞍髀欲僵,风盖手屡脱。

惊目不暇瞬,危魂亦已怛。

处险贵能安,欲速或未达。

圣禹尝輴行,文公尚胡拔。

彼勤事业大,吾劳簿书末。

香城到长堤,轩眉解蹙頞。

大道吾所归,宁为险途夺。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