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雨芙蓉碧,半壑浮云弄晴色。
宛在匡庐欲曙时,溪流漠漠无行客。
小村社树八九家,荜门静掩山月斜。
远寺僧钟响初歇,烟消丛薄啼春雅。
南山夜雨芙蓉碧,半壑浮云弄晴色。
宛在匡庐欲曙时,溪流漠漠无行客。
小村社树八九家,荜门静掩山月斜。
远寺僧钟响初歇,烟消丛薄啼春雅。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云山晚景图。首句“南山夜雨芙蓉碧”,以“夜雨”渲染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芙蓉碧”则赋予了山色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次句“半壑浮云弄晴色”,通过“浮云”与“晴色”的互动,展现了云雾缭绕间光影变幻的奇妙景象。接下来“宛在匡庐欲曙时”,将画面聚焦于即将破晓的时刻,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的韵律感。随后“溪流漠漠无行客”,描绘出一条寂静的溪流,似乎连过往的行人都已离去,更添了几分幽静与空灵。
“小村社树八九家,荜门静掩山月斜。”这两句转向对村落的描写,八九户人家散布在山中,门前的柴扉紧闭,月光斜照,既显出村庄的宁静,又透露出一种温馨的生活气息。最后“远寺僧钟响初歇,烟消丛薄啼春雅”,远处寺庙的钟声刚刚停息,烟雾散去,丛林中传来春天的鸟鸣,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又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高楼有佳人,被服何赫烜。
援琴发清弹,曲䀆思无限。
夫君赴遐征,空床锦衾卷。
不怨嘉会违,但忧芳岁晚。
忆与君别初,蚕生及春暖。
绤衣凄以风,君行犹未返。
君心海中石,有力那可挽。
妾心匣底镜,光华常不损。
飘飘云中雁,双飞岂相远。
愿言怀故欢,及时谐嬿婉。
寺近朝天路,多闻玉佩音。
鉴人开慧眼,归鸟息禅心。
磬接星河曙,窗连夏木深。
此中能宴坐,何必在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