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安乡社榻冈阡,野客铭诗嗣子镌。
花发鸟啼春觅句,草深萤度夜开编。
竹林名字人知否,玉树禨祥我谓然。
十万丈夫旁可置,六千君子后多言。
嵩安乡社榻冈阡,野客铭诗嗣子镌。
花发鸟啼春觅句,草深萤度夜开编。
竹林名字人知否,玉树禨祥我谓然。
十万丈夫旁可置,六千君子后多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读竹林先生墓铭》。诗中,诗人以嵩山下的乡村社庙为背景,描绘了竹林先生墓地的环境,展现出一种朴素而宁静的氛围。"野客铭诗嗣子镌"一句,表达了对竹林先生身后留下的诗篇和子孙们刻碑纪念之情。
"花发鸟啼春觅句,草深萤度夜开编",通过春天的花鸟和夜晚的萤火虫,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阅读墓志铭时的自然景象,暗示了时光流转,但先生的精神犹在。
"竹林名字人知否",竹林先生的名字是否被人遗忘,诗人借此引发对历史人物身后名声的思考。"玉树禨祥我谓然",诗人认为竹林先生的品德如玉树般高洁,吉祥之名实至名归。
最后两句"十万丈夫旁可置,六千君子后多言",诗人强调即使在众多英雄豪杰之中,竹林先生也足以称得上君子,他的言论和人格魅力将长久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先生墓地的描绘和对其品格的赞美,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美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