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霞衣金粟身,曹源今日见通津。
草标玉手天王拥,名在瑶池锦凤驯。
镇海珠光随路远,过山梅影近人春。
帝师何必赤松去,三世因缘属老臣。
五色霞衣金粟身,曹源今日见通津。
草标玉手天王拥,名在瑶池锦凤驯。
镇海珠光随路远,过山梅影近人春。
帝师何必赤松去,三世因缘属老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五色霞衣、金色粟粒般装束的人物,仿佛是神话中的仙人。他穿越了曹源,找到了通往神秘领域的门户。草标与玉手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天王的拥戴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的神圣性。诗人巧妙地将人物置于瑶池之中,以锦凤驯服的形象,象征着和谐与秩序。
接下来的两句“镇海珠光随路远,过山梅影近人春”,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来丰富画面,珠光与远路相映成趣,梅影与春日相衬,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暗示了旅程的深远和希望的临近。最后,“帝师何必赤松去,三世因缘属老臣”一句,表达了对孙鲁山大司马归隐桐城的敬意,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轮回中命运与因果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忠诚与责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智慧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雨罢山泽明,日长花柳困。
游丝上天衢,观物得无闷。
时从顾曲人,笋馔酌春酝。
季子未识面,想见眉目俊。
新诗如鸣弦,快读开鄙吝。
铜官鲁诸生,事道三无愠。
比来工五字,句法妙何逊。
枯棋覆吴图,青简玩秦烬。
叶暗黄鸟时,风号报花信。
遥仰吟思苦,江锦割向尽。
应烦王公子,又破黄封印。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