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云栖路,重重入翠微。
松䶉飞打笠,银杏坠污衣。
蛰笋闻雷长,樵僧怯虎归。
自怜栖遁晚,方外意多违。
一入云栖路,重重入翠微。
松䶉飞打笠,银杏坠污衣。
蛰笋闻雷长,樵僧怯虎归。
自怜栖遁晚,方外意多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云栖山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一入云栖路,重重入翠微”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被层层叠叠的绿色植被包围的世界,仿佛步入了一片幽深的森林。接着,“松䶉飞打笠,银杏坠污衣”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山林中的动态画面,松䶉在空中飞翔,不小心打湿了诗人的帽子;而银杏叶则随风飘落,不经意间弄脏了诗人的衣物。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
“蛰笋闻雷长,樵僧怯虎归”进一步展示了山林的另一面——既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也有潜在的危险。春雷唤醒了冬眠的竹笋,使其迅速生长;而山中的僧人则因担心遇到老虎而匆匆归家。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最后,“自怜栖遁晚,方外意多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隐居生活的反思与遗憾。他或许意识到,尽管逃离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但内心深处仍有许多难以割舍的情感与欲望,使得真正的隐逸生活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
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
两河兵已偃,处处见归舟。
日夜故人散,江皋芳树秋。
楚云伤远思,秦月忆佳游。
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为爱诗名吟至死,风魂雪魄去难招。
直须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