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妾心悲,织锦郎心乐。
织布妾为衾,织锦郎衣着。
郎着锦衣温,处处新欢谑。
妾抱布衾寒,夜夜常担阁。
织布妾心悲,织锦郎心乐。
织布妾为衾,织锦郎衣着。
郎着锦衣温,处处新欢谑。
妾抱布衾寒,夜夜常担阁。
这首《生查子·织女词》由清代诗人石洢所作,通过对织布女子与织锦男子生活境遇的对比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性别角色与情感的深刻差异。
首句“织布妾心悲”,开篇即点明了织布女子内心的哀愁,她以辛勤的双手编织衣物,却无法享受到织锦男子的快乐。织锦男子则在享受着织成的锦衣带来的温暖与喜悦,他的生活充满了新欢谑,而织布女子的布衾却只能带来寒冷与负担。
通过“织布”与“织锦”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性别角色的不平等。织布女子的劳动虽繁重,但成果往往被他人所享用,而织锦男子的轻松与快乐则是建立在女子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物质生活的差异,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情感与价值的不对等。
“郎着锦衣温,处处新欢谑。妾抱布衾寒,夜夜常担阁。”这四句诗生动地刻画了织布女子与织锦男子的生活状态,织布女子的辛劳与织锦男子的享乐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女性劳动价值被忽视的社会现象的批判。
整体而言,《生查子·织女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仙禁何人蹑近踪,孔门先选得真龙。
别居云路抛三省,专掌天书在九重。
五色毫挥成涣汗,百寮班下独从容。
芳年贵盛谁为比,郁郁青青岳顶松。
堪爱复堪伤,无情不久长。
浪摇千脸笑,风舞一丛芳。
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
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閤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