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
《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

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

犹闻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

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元耶律丞相墓和匏庵韵》。诗中描绘了对元代耶律丞相墓的感慨与追思,以及对其历史功绩的肯定。

首联“西山几度只空还,好事怀贤厚我颜”,以西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多次探访耶律丞相墓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耶律丞相品德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好事”不仅指耶律丞相的政绩,也暗含了诗人对耶律丞相人格的赞美。

颔联“蒙古有公方用夏,居庸从此不为关”,通过对比蒙古与耶律丞相的关系,强调耶律丞相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贡献。居庸关原本是边防重地,耶律丞相的治国有如屏障,使得边疆得以安宁,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颈联“犹闻窣地三髯委,自笑登高两足顽”,诗人借耶律丞相的外貌特征(三髯)与自己的行动(登高)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英姿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自嘲,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今日幽燕归圣代,可怜埋骨尚荒山”,将耶律丞相的墓地置于幽燕之地,与“圣代”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耶律丞相虽功勋卓著却最终归于荒山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耶律丞相精神永存的希望,即使墓地荒凉,其精神仍能穿越时空,影响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耶律丞相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暇园留题

冈城几岁歌钟地,此日香花胜事新。

曾识主人池上水,再逢公子竹林春。

干戈过后悲存殁,岩壑当前孰幻真。

野鹤何心细择木,为怜松柏长荆榛。

(0)

忆三峡涧

买得青山千里外,愁来空复向谁论。

溪中叠石疑岩窦,桥下重峦锁洞门。

高松仰看行人小,远水平邀绕座喧。

最是数年金井侧,一杯招隐易黄昏。

(0)

忆匡山旧居五首·其二

泉冻无声钟漏稀,玉渊松影佛灯微。

白分槛外千峰雪,红上炉边百衲衣。

海腊不寒梅落尽,山春两负雁空归。

共谁曾住栖贤者,此夕风光能几违。

(0)

还岭南道中得阿字长安书

多病已拚匡岳去,因人复向海门归。

聚船南贡江桥在,布谷春畴山日违。

万里音书添旅思,三旬风雨想征衣。

驰驰未可酬风穴,白日红尘泥帝畿。

(0)

雪五首·其二

洁白何曾上独峰,只教岩麓绝人踪。

压斜茅殿万山悄,欲启柴门深夜从。

幸托青松堪自见,却嫌红燄愧为容。

禁寒或亦饶孤赏,聊许高人一寄筇。

(0)

怀剩人弟沈阳

天涯别绪古今同,又见归鸿入远空。

七载滴残寒夜雨,九旬欲冷杜鹃风。

沙场牧散钟声外,岭海人疑夕照中。

南北更怜杨柳处,黄云青霭一无穷。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