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尽采樵者,无人知隐君。
万山最深处,相随惟孤云。
问尽采樵者,无人知隐君。
万山最深处,相随惟孤云。
这首清代诗人荫在的《访隐》短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寻访隐士的图景。首句“问尽采樵者”,展现出访者对隐居者的热切探寻,通过询问寻常的樵夫,试图打探隐士的踪迹。然而,“无人知隐君”,暗示了隐士生活的幽深与世隔绝,连樵夫也不得其详。
接下来的两句“万山最深处,相随惟孤云”,进一步深化了隐士的隐秘与超然。访者想象着隐士可能身处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只有孤独的白云相伴,强化了隐逸生活的神秘和宁静。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烘托出隐士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和寻觅的意味。
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
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
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
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
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
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
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
怜我酷嗜茗,远分名山泉。
兹山固多锡,泉味甘尤偏。
幸遇佳客便,十缸附轻船。
开缸漱清泠,不待同茗煎。
想君民事休,时时造泉边。
入碾龙凤碎,浮瓯乳花圆。
一啜未能止,七杯誇玉川。
两腋生清风,飞逐蓬莱仙。
江心与谷帘,较之孰为妍。
欲报吾子惠,仍思陆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