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
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
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
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
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
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
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
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
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
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
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
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
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
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
这首诗《赏莲》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以莲花为题,描绘了莲花从生长到凋零的过程,以及赏莲者的情感变化。
首句“濯濯水中华,香艳胜蘋藻”描绘了莲花在水中盛开的景象,其香气与美丽超越了普通的水生植物,展现出莲花的独特魅力。接着,“英英泥中根,絜素常自保”则赞美了莲花即使在泥土中生长,也能保持其纯洁和高雅的品质。
“房实又堪食,无一不为好”表明莲花不仅外表美丽,其果实也具有食用价值,体现了莲花的实用性和价值。接下来,“乃知金仙经,譬喻肆论讨”通过引用佛教经典中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神圣和超凡脱俗。
“游宴集宾僚,赏咏固宜早”描述了人们在莲花盛开时聚会宴饮,吟诗作对的情景,表达了赏莲的乐趣和社交活动的和谐。然而,“一朝霜飙至,茎叶变枯槁”预示着季节的变化,莲花最终会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抑亦如佳人,妍媚忽衰老”将莲花比作美人,形象地描绘了其从青春到老去的过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顾眄岂复怜,弃置不足道”则反映了赏莲者对莲花凋零后的态度,从最初的欣赏转变为漠视和遗忘。
最后,“幽怀向君开,芳樽为倾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情感,通过与友人的相聚来寻求心灵的慰藉。“木末谁能搴,愁烟起孤岛”则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独而深邃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赏莲》不仅是一首描绘莲花之美的诗歌,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