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回曾记否,倚蓬窗剪烛,絮语别杭州。
怅烽烟一霎,鼓角城边,惊起木兰舟。
杨花似雪,早飞上、羁旅人头。
还怪它、柳丝如线,无力绾离愁。悠悠。
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
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
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
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
那回曾记否,倚蓬窗剪烛,絮语别杭州。
怅烽烟一霎,鼓角城边,惊起木兰舟。
杨花似雪,早飞上、羁旅人头。
还怪它、柳丝如线,无力绾离愁。悠悠。
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
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
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
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
这首《渡江云》是清代词人赵我佩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与思乡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开篇“那回曾记否”,以问句引出对往昔的回忆,仿佛在询问读者是否还记得那个倚靠蓬窗、剪烛夜谈的夜晚,以及告别杭州的情景。接着,“怅烽烟一霎”一句,将战争的残酷与短暂的离别相联系,表达了对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动荡不安的感慨。“惊起木兰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人们被迫离开家园的场景,充满了无奈与凄凉。
“杨花似雪”、“柳丝如线”等比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寄托了词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感受。杨花随风飘散,如同离人的思绪无法捕捉;柳丝轻柔,却无力挽留离愁,这些意象都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助。
“悠悠。前重云树,万叠烟峦,便还家梦有。”这一段通过描绘远方的云树与烟峦,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回到熟悉的家园,但现实却是遥不可及。接下来,“料梦也、风吹不到,旧日妆楼。”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便是梦中的家园也无法触及,旧日的妆楼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最后,“而今反悔当时误,甚无端、浪迹浮鸥。”词人反思自己过去的抉择,感到后悔与迷茫,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漂泊生活并无意义,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过去错误决定的反省。而“游倦矣、天涯何事句留。”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旅途劳顿的厌倦,以及对归宿的强烈渴望。
整体而言,《渡江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描绘了离别与思乡的主题,展现了词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残春馀几日,芳意畅心目。
君乘木兰桡,远汎晴川绿。
问舍白鹭边,开轩青林曲。
三日转一隅,所至询耕牧。
有客从外来,斗酒相为开。
雀舫截鱼脍,鸾刀飞豹胎。
下箸罗庶羞,一饮累百杯。
华登继宵景,漏尽未云回。
君本伊管俦,少壮树宏达。
误挂缯缴中,遂令毛羽铩。
河清圣人出,汇进茅俱拔。
忍使经济才,终困泥涂辖。
劝君饮美酒,幽愤当见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