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已在太平基,天宝何缘遽致衰。
应是用人终始异,温泉呜咽漫含悲。
开元已在太平基,天宝何缘遽致衰。
应是用人终始异,温泉呜咽漫含悲。
这首诗《华清宫》由金代诗人惠吉所作,通过对华清宫兴衰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开元已在太平基”,开篇即点明了华清宫所在的背景——唐朝开元盛世的根基。这里以“太平基”三字,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时代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全诗的历史背景。
次句“天宝何缘遽致衰”,笔锋一转,将视角拉至天宝年间,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华清宫乃至整个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这里的“遽致衰”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迅速衰败的惊讶与感慨。
接下来,“应是用人终始异”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原因的思考。他认为,从开元到天宝,用人政策的改变是导致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既是对历史现象的总结,也蕴含着对现实政治的反思。
最后一句“温泉呜咽漫含悲”,以温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色彩,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温泉的呜咽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哀伤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华清宫衰落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教训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洞察,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甘蔗流苗应刹尘,觉场高发利生因。
紫金莲捧千轮足,白玉毫飞万德身。
孤立大方资定惠,等观含类舍怨亲。
挨星相好中天主,匝地名闻出世人。
螺发右旋仙岛碧,月眉斜印海门新。
鸾翔凤舞非殊品,象转龙蟠绝比伦。
璎珞聚中腾瑞色,花鬘影里夺芳春。
慈仪恋望知何极,梵德言辞莫可陈。
胸字杳分无量义,顶珠常照百由旬。
双林孰谓归圆寂,坐断乾坤日见真。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