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霰先飘月应阳,瀌瀌旋羃远林苍。
落阶无迹偏添润,入画有情不碍凉。
柳叶著如重吐絮,菊花傲似重含霜。
谩因少许生馀望,自是农占兆吉祥。
维霰先飘月应阳,瀌瀌旋羃远林苍。
落阶无迹偏添润,入画有情不碍凉。
柳叶著如重吐絮,菊花傲似重含霜。
谩因少许生馀望,自是农占兆吉祥。
这首诗描绘了初雪降临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花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它带来的微妙变化和象征意义。
首句“维霰先飘月应阳”,巧妙地将雪花比作细小的冰粒(霰),在月光下与阳光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瀌瀌旋羃远林苍”描绘了雪花逐渐覆盖远处的树林,一片苍茫景象,展现出雪后世界的宁静与辽阔。
“落阶无迹偏添润,入画有情不碍凉”两句,进一步表现了雪花的特质——它虽无声无息地落在台阶上,却为大地增添了一层湿润,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情感色彩,即使在凉爽的天气中也显得格外和谐。
“柳叶著如重吐絮,菊花傲似重含霜”则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柳叶仿佛重新绽放出絮状物,而菊花则在霜雪中更加坚韧地绽放,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谩因少许生馀望,自是农占兆吉祥”表达了诗人对于初雪的期待与祝福,认为这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与吉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长江日夜东南来,千岩万壑云屏开。
楼船挟橹行若飞,白昼击鼓轰晴雷。
屹然中流浮两峰,飓风撞澜势欲回。
珠宫贝阙掩灵怪,滉漾百尺琼瑶堆。
扶桑之西接巨岛,日月出没荒城隈。
英雄遗迹尚可识,人物往往钟奇才。
嵯峨黄鹤起烟雾,杜鹃花落苍莓苔。
当时我马曾驻息,浩歌散策为徘徊。
霜髯古色犹在眼,恍若薄梦堕飞埃。
六年买屋住京洛,凤毛忽来光璨璀。
论交问旧喜复叹,诗酒邂逅常开怀。
如何掉头不肯住,笑张短席悬归桅。
故山早晚我亦往,莫遣猿鹤相惊猜。